復合堿在污水處理中具有多重協同作用,不僅能有效調節水質化學性質,還能顯著提升處理效率、降低運行成本。以下是復合堿對污水處理的主要影響,按功能分類詳細說明:
一、核心作用與積極影響
1. 酸堿中和(調節pH)
原理:復合堿主要成分為 Ca(OH)?(氫氧化鈣),溶于水后釋放大量 OH?,中和酸性廢水中的 H?。
效果:
將酸性廢水(如電鍍、化工、酸洗廢水)pH 提升至中性或弱堿性(通常目標 pH 6–9);
為后續生化處理創造適宜微生物生存的環境(多數菌群最適 pH 6.5–8.5);
避免強酸腐蝕管道與設備。
? 替代燒堿(NaOH)或石灰(CaO),成本更低、安全性更高。
2. 除磷作用(化學沉淀)
原理:在堿性條件下,復合堿中的 Ca²? 與磷酸鹽(PO?³?)反應生成難溶的 磷酸鈣(Ca?(PO?)?)沉淀。
反應式:

效果:
總磷(TP)去除率可達 70%~95%;
特別適用于高磷工業廢水(如食品、化肥、養殖廢水)。
3. 重金屬去除(共沉淀 + 混凝)
兩種機制:
共沉淀:提高 pH 至金屬氫氧化物沉淀點(如 Cu²? pH > 6.5,Zn²? pH > 8.5),形成 M(OH)? 沉淀;
混凝吸附:復合堿中的硅藻土、活性炭等成分作為“核體”,吸附重金屬離子并加速沉降。
可去除的典型重金屬:Cu、Zn、Ni、Cr、Pb、Cd 等。
? 相比單一石灰,復合堿因含助凝成分,污泥更密實、沉降更快、泥量更少。
4. 助凝與絮凝增強
原理:
復合堿提供 Ca²?,壓縮膠體雙電層,促進脫穩;
活性白泥、硅藻土作為“絮體骨架”,增加礬花密度和粒徑;
調節 pH 至最佳混凝區間(通常 7–9),提升 PAC/PAM 等混凝劑效果。
效果:
SS(懸浮物)和濁度顯著下降;
減少后續混凝劑投加量 20%~40%;
污泥沉降速度加快,上清液更清澈。
5. 破乳與脫穩(針對乳化廢水)
適用場景:含油廢水、金屬加工液、印染乳化液等。
機理:通過調節 pH 破壞乳化劑穩定性,使油滴聚并上浮或下沉。
效果:COD 和石油類物質去除率明顯提升。
6. 提升生化系統堿度(間接作用)
在硝化過程中,每氧化 1 mg NH??-N 消耗約 7.14 mg 堿度(以 CaCO? 計);
復合堿可補充系統堿度,防止 pH 驟降導致硝化崩潰;
有助于維持脫氮除磷微生物活性。
二、潛在負面影響與注意事項

三、復合堿 vs 傳統藥劑對比優勢

四、典型應用場景
電鍍、電子廠酸性含重金屬廢水
化工、制藥酸洗廢水
垃圾滲濾液預處理(調 pH + 除重金屬)
城市污水廠應急調堿或強化除磷
鍋爐煙氣脫硫(吸收 SO?)
? 總結
復合堿是一種“多功能、低成本、低泥量”的環保型水處理藥劑,在酸性廢水處理中集 中和、除磷、除重金屬、助凝、破乳 于一體,是替代燒堿和石灰的理想選擇。
關鍵在于精準控制投加量,避免 pH 過高或鈣鹽沉淀問題,結合水質特性合理使用,可顯著提升處理效果并降低綜合成本。